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杏林三月茂 白衣秉丹心——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创始人桂世澄

94岁的湖北医药学院教授、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创始人桂世澄

2019-09-16 17:04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从上海到武汉再到十堰,他横跨半个中国创建太和医院儿科;

从而立到耄耋,他用一个甲子的时间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

从自己到儿子,两代人薪火相传联合坐诊……

岁月悠悠,94岁的湖北医药学院教授、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创始人桂世澄,用不变的信念和永恒的坚守,勾勒出了一个医者德艺双馨的壮阔画卷。

01》信念: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这里每天都人满为患。94岁的桂世澄教授正与儿子桂卫星一同坐诊。桂世澄面色红润,一头华发,声音洪亮,端坐着为患儿把脉。桂世澄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的奠基人,擅长诊治儿科各种疑难杂症,对小儿感染、神经、呼吸、肾脏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研究。

1925年出生的桂世澄是浙江吴兴人,195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品学兼优的他本已留校深造,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赴朝抢救伤员。战争结束后,桂世澄回到上海。1955年,桂世澄到武汉参与建设武汉医学院(今同济医学院),一干就是10年。1965年,桂世澄率队赴阳新县治疗血吸虫病,途 中接到通知——“去十堰,创办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

那一年,桂世澄的儿子桂卫星才8岁,当时的十堰条件艰苦,“有没有思想斗争?有!但医疗人才太缺,我不上谁上?”桂世澄至今仍记得当年赴十堰的情形:“大清早从汉口出发,颠簸到中午才到襄阳,傍晚6点多才到郧阳。”

【出录音】:毛主席还健在,我从上海到武汉来,周总理说武汉医疗条件没有上海那么好,要搬个医学院过来,那个时候我们刚刚毕业。毕业就工作,统一分配,我们一届有80个学生,我在20名以前,学校就要留下来当师资队伍、当老师。其他的都分到上海市各个医院。我在20名里面留校当老师,服从分配啊,有饭吃啊,有工作做啊。大家都到武汉去, 武汉给了那个跑马厅(一片),建前期的同济医院,每个教授住一栋楼。湖北省对我们很好啊,不只有医院,还有宿舍也有,宿舍里那个家具都给你做好了。

十堰那个时候,办学校,办子校,同济搬到这里来,搬到鄂西北。这个地方叫郧阳地区,管六个县,郧阳地区还没有十堰市,十堰是个区,十堰不叫市,叫区,是郧阳区下面一个区,都是麦啊,都是农田,很苦啊,干打雷,住的房子是泥巴房子啊。我们来了53个人,内外妇儿都是配套的。毛主席讲要来,我们都听党的话。 

到了这里来了以后,党没有忘记我们,改善我们的住房,给我们在这里工作的53个人建了一栋教授楼,专门为这里我们下来的人建的。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学校里面第一栋楼房,你说,党对我们没有忘记,住得很好啊,我现在四室一厅,有卫生设备。有一年下大雪,地区领导马上给我们安暖气,叫医院那边把暖气寄过来,一分钱都不要。对我们好啊,所以在这里并不觉得苦。【录音止】

刚到十堰,儿科只有他一个医生,培训、临床、教学、科研都由他一人负责。手写教材时无资料索引,桂世澄只能凭扎实的记忆功底,先搭框架,再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他的妻子顾群仙是一名护士,他每天教妻子临床儿科知识。有一次,桂世澄为抢救一个消化道大出血的6岁儿童,输血十几次才抢救成功,然而,累瘫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仍闭眼复述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妻子在一旁认真记录,后来,这个病例被编入医学教材。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桂世澄常年以病房为家,凡事都亲力亲为,并要求其他医生无论何时,一旦碰到特殊病人必须报告,由他亲自接诊。多年来,他突破重重困难,主持了科研课题“蝉素栓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观察”,经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他的影响下,儿科遵循“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如今,他参与创建的原郧阳医学院,已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仅高级职称专家就达30多人,该中心连续四届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湖北省省级重点专科荣誉,年门诊量达20多万人次,住院量达2万多人次。

02》坚守:只要头脑清醒就要坚持行医

桂世澄的住房是1971年建的,90平方米,摆设简单,最重要的是离医院近。

他每周坐诊4次,7点半准时出门,步行去医院。儿科每天就诊的人很多,病情多种多样,但在桂老心中,病理的脉络十分清晰,他不急不躁,早上8点医院放号,半小时后,他的专家号就排满了,不足10平方米的门诊病房围满了患儿家长。

“桂医生,我儿子已经咳嗽半个月了,仍不见好转。”桂世澄接过患者家属提供的病历认真看完后,拿起听诊器对患儿的肺部仔细听诊。“还好,孩子的肺部没有听到杂音,说明肺部还没有被感染,我再给你换一种药试试看。”“我想给孩子打几针,打针来得快。”孩子家长焦急地说。“这是误导,这么小的孩子,哪有经常打针的。这样吧,我再给你换一种药,回去喝几天,如果还没好,再来找我,这是我的坐诊时间。”桂世澄把坐诊时间写在一张纸上,递给患儿家长。


【出录音】:“习惯了,习惯了,已经习惯了,小孩子吵啊闹啊,已经习惯了,已经习惯了,不觉得什么,小孩子拉屎拉尿也没关系。

我不开大处方,一般不用外国货的药,用国产的药,国产的药做的很好的,打针的,口服的,效果都很不错的,效果非常好的,所以说病人也愿意。山区病人还是比较贫穷的,所以一般开一个便宜点的药,好的药,有效果的药,只要能治好病,便宜一点的药,减轻一点负担,这样就很好啊。

医生要耐心啊,要喜欢孩子,首先要喜欢孩子,你才学儿科,你不喜欢小孩,不要学。儿科医生多长寿啊,儿科这个专业,长寿!儿科跟小孩在一起,心情愉快!

桂世澄之子、儿科主任医师桂卫星:因为我父亲,受他的启发吧,其实他对病人还是看病比较认真,这是一个对病人特别负责,他不管对什么样的病人都是这样的。再一个对病人耐心,在我的印象里面,他从来没有跟病人发生过争执,对病人都是非常和蔼,这也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或者说我们所学习的。

患者家属:“他有耐心,这么大年纪还在这里坐诊,对我们小孩都很细心,确确实实有他在,我们看病都很安心,放心!”【录音止】

从8点半到11点,一上午的时间,桂世澄接诊了20多名病人。医院担心他身体吃不消,特规定每周一、三、五、六上午为他坐诊的时间,每天只看20名患者。即便有这样的规定,但总有没挂到号的患者家属前来咨询。

曾有一个陕西旬阳的患儿,家长一大早赶到太和医院慕名挂桂世澄的号,可在9点之前他的号就被挂完。患儿家属急得在门诊大厅哭了起来:“我的孩子咳嗽一直不见好转,大老远专程来挂桂老的号,现在该怎么办呀?”听了患者家属的哭诉,桂世澄二话没说,免费为这名患儿看病。

一位市民曾在网上这样评价桂世澄:“每每孩子生病,我们做家长的都很着急。如果刚巧是桂老爷子坐诊,心里顿时会放心很多。老爷子医术精湛,态度和蔼可亲,把孩子交给他,我们很放心。”

作为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的创始人,桂世澄长期的坚守换来很多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很多人祖孙三代都找他看过病。提及此事时,桂世澄感慨:“能得到患者全家的信任,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03》传承:子承父业以救死扶伤为荣

在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桂世澄接触了许多疑难杂症,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独子桂卫星现在也是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

62岁的桂卫星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工作。多年来,桂世澄手把手地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到心得体会都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儿子。如今,桂卫星已成为著名的儿科专家,是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的主任医师、教授,两个人时常一起坐诊。

【出录音】:“两个人能在一起工作很开心呐,两个人可以交流。疑难病人、重病人我们两个可以交流,有提高,所以蛮开心了。回去可以看书的,不感觉冷清,人的一生学无止境,还有很多疑难病症现在还解决不了,我觉得继续坐诊有乐趣,很开心,所以没回上海。到上海去没那么多病人呢,这里我好多病人,我出去很多人都认得我,我看了两代三代人呢。我有时候到这个公交车上面,人家让我坐,认得我。因为人际很广,所以还蛮开心的,蛮愉快的,不觉得冷清。

现在都是最开心的时候啊,最开心的十堰市建设得那么好,开心呢,你看,重工业基地,旅游基地,武当山多么有名啊,交通那么发达,是南水北调的中心啊。还有这个城市非常漂亮,人很朴实,老百姓非常朴实,友好。

七十年了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年代有句话叫小车不倒尽管推嘛。共产党,永远跟党走啊。一句话,共产党。我参加党组织比较晚,但是现在也有40多年了。我觉得共产党好。我参加了人大,参加省人大,全国人大,见到了周总理的夫人,见到我的老师裘教授(裘法祖),他说了三句话,他说,一个人呢,要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上海要我回去,我妹妹的爱人,他说给你说好了,你马上回来。我当时当人大,我说我现在当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我能回去吗?我不回去!

桂世澄之子、儿科主任医师桂卫星:因为我父亲一直在这里工作,他热爱这份事业,确实山区也需要这个,因为刚开始来的时候,这个地方非常贫困,缺医少药,尽管现在已经改善很多了是吧,现在医疗条件改善,但是这种医疗方面,我们现在资源还是比较缺乏,所以说,因为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这些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山区的人,这就是我们留在这里的一个原因。

记者:(他刚刚一直跟我们强调的两句话,一个是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一句是不忘初心,那您觉得他们这代人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医生的初心应该是什么?)

桂世澄之子、儿科主任医师桂卫星:就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个是不变的,就是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这是我们每个医生所应尽的职责。【录音止】

在儿子桂卫星眼中,父亲是他的偶像,“他对待病人真诚、和蔼,将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他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与人为善,从不发脾气。父亲用言传身教,深深感染、影响着我。

桂卫星介绍,曾经有一名小女孩患了重病,经过他父亲的及时抢救,小女孩转危为安,后来健康成长。从此,父亲就成了这个小女孩家里的恩人。2000年,女孩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了报答恩人,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全部寄给桂老以表感激之情。可桂世澄让儿子桂卫星把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直到现在,父亲还是经常会收到一些患者匿名送来的礼金,但父亲从不接收。” 

据了解,如今,仅太和医院就有30多名教授师承于桂世澄。直到1983年,他才离开教师岗位。如今已经94岁高龄的桂世澄,乐于和大家分享健康长寿的秘诀:一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二要自然饮食,吃饱即可;三要简单锻炼,适度运动;四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每天早上7点,桂老准时起床,7点半吃早餐。有门诊时,他就按时去坐专家门诊,没有门诊时,就在家收拾屋子、种花、洗衣服。他每天中午必须午休1个小时。下午则是他读报、看书的时间。 

几十年如一日,桂世澄在生活中严格自律,在工作中力争上游,在教学中桃李满天下,用一生诠释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