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34名县级专家“按需出诊” 让山区百姓看病不再翻山越岭

2025-02-28 11:04 湖北日报客户端

为破解山区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锚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创新推出“基层点单-卫健派单-专家接单”精准帮扶机制,2025年再次选派34名涵盖心血管、骨科、眼科等12个紧缺学科的县级医疗专家,通过“常驻+巡回”“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将县级医院优质诊疗服务延伸到11个乡镇卫生院。自2023年该县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累计开展下乡诊疗服务300余人次,基层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山区群众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升,“小病不出镇、急症及时救、康复在家门”的健康新格局加速形成。

把诊室“搬”进大山,党员专家带头破解就医难

秭归县卫健局推行“党员带头、基层点单、卫健派单、专家接单”工作机制,组织专班深入1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需求调研,针对基层反映集中的眼科设备利用率不足、急救能力存在薄弱、康复技术缺失等问题,统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优质资源,组建16名中共党员领头的中高级职称多学科帮扶团队进行精准帮扶。针对医疗次中心两河口镇卫生院急救负担重、能力需提升诉求,县级专家黄建华指导徒弟周医生开展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多项急救技术“移植”到基层,创新“上车即急救护车”立体转运模式,使创伤患者救治时间缩短。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韩玉灿带领团队在归州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周周见专家”机制,通过设备操作培训、现场带教阅片,使该院眼科门诊量从每月不足20例跃升至100例,设备使用率达90%。

从“输血”到“造血”:师带徒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秭归小西藏”磨坪乡卫生院心肌梗死救治力量薄弱,县中医医院选派经验丰富心血管专家郭庆驻点帮扶,推进心肌梗死急救服务能力及区域联动急救体系建设,带教出能独立开展溶栓治疗的基层医生,成功救治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该院创新“1名专家+2名骨干+3项技术”的123培育模式被广泛学习。该县卫健局同步建立“服务时长+带教成果”双评价体系,将专家下沉帮扶与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挂钩,对培养出技术骨干、业务服务能力提升机构给予医疗设备奖励,为工作做得好的郭家坝、杨林桥镇添置10台血透机、九畹溪镇添置CT、水田坝乡卫生院免费提供78套智能穿戴设备,进一步激发基层“自我造血”内生动力。

数据架起“健康桥”19万份诊断信息跨越山海

“多亏这个‘网上医生’,救了我一命!”在偏远乡镇泄滩乡,68岁的李大婶通过卫生院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心肌缺血,经县乡联动绿色通道及时植入心脏支架。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在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搭建了检验、影像等5大共享中心,累计完成CT、DR、心电、病理等远程诊断近19万例,基层检查准确率大幅提升。九畹溪镇王女士通过“健康秭归”APP查看病理检查报告时惊喜发现:“连省级医院的专家都给我写了诊断意见!”该县于2024年下半年全面建成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与45家省市三甲医院建立远程服务协作关系,链接72名病理专家实施远程会诊。

秭归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承文指出,秭归县将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坚实依托,持续深化“专家下沉”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县级医院与乡镇医院之间的专科联盟建设。同时,积极实施“数智服务场景拓展”“一站式便民服务”等创新型服务模式,主动与城市医疗集团开展紧密协作,采用“协同帮带、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民生服务工作,为民众的健康福祉交上满意答卷。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 
Baidu
map